本篇文章1807字,读完约5分钟
对于长期在夹缝中摸索的炼油企业来说,由于近期上游关键环节的松动,他们可能会看到好转的曙光。
5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进口原油使用评价公示》,初步确认公司每年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明石化)的人士在接受《全国商报》采访时认为,这件事肯定会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效果还需要观察。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认为,与进口原油的使用权相比,民营炼油厂更喜欢进口权自由化。使用权的自由化现在可能是进口权分配的前奏。然而,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该国正在逐步放开进口资格,总体方向没有问题,但从能源稳定的角度来看,这种自由化可能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

进口原油使用权开放
在漫长的等待中,山东的民营炼油企业终于在进口原油的斗争中破了一个洞。经过4天的现场核查(5月22日-25日),中国石油(报价601857,咨询)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公布了东明石化进口原油使用情况的核查和评价。根据东明油用字[2015]253号文件的用油核算方法,初步确认东明石化每年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

发展改革运行[2015]253号文件于2015年2月9日发布,全称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有条件的地方炼油厂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建设一定规模储气设施的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

在东明石化官方网站上,企业负责人李向平指出,国家放开进口原油资格,将为包括东明石化在内的民营炼油企业提供新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根据宝岛提供的信息,山东26家地方炼油企业提交了进口原油使用权申请材料。然而,由于进入门槛高,大量当地炼油企业难以入围。隆中石化网络分析师李燕表示,东明石化成为首家获得进口原油资格的炼油企业并不奇怪。该公司是国内炼油的领导者,加工能力为1000万吨。

相关数据显示,虽然昌邑、华兴和政和的炼油厂之前已经开始加工进口原油,但这三家炼油厂都有中化集团的中央企业背景,使用中化集团1000万吨进口原油的配额。

在李燕看来,东明石化的民营背景意味着,国家承诺向民营企业开放上游资源,打破进口原油的垄断,已经开始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这无疑是民营炼油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根据卓创信息提供的数据,由于原油短缺等因素,山东炼油厂的开工率多年来一直在40%左右。自2015年以来,42%~45%的运营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对此,卓创信息分析师朱春凯认为,相比东明石化1500万吨的产能和山东炼油厂40%左右的开工率,如果今年能获得750万吨,数量已经相当可观。

据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4月份的消息,今年将有10多家公司发放进口原油的使用权,预计将发放3000多万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作为当地炼油企业生命线的油源问题。

进口权自由化正在进行吗?
“如果有权利使用进口原油,意义不是特别大,后续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大。”卓创咨询公司的原油分析师朱春凯告诉《国家商报》。
朱春凯担心原油进口权仍在巨人的控制之下,尽管他已经获得了750万吨的使用目标。事实上,尽管进口原油的使用权已经开放,但当地炼油厂仍需要通过中联油、中联华、中海油、中化集团和珠海荣臻等五家企业进口。

据了解,中国原油进口资格分为两类:国有贸易和非国有贸易。国有合格企业进口配额自动许可,国家不限制进口数量。然而,“非国有进口”的进口资格受到配额管理的限制。目前,有资质的企业有23家,其中“中咨通”公司占一半以上。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4年中国进口了3.1亿吨原油,同比增长9.4%。然而,非国有进口配额仅为2910万吨,不到进口总量的10%。在林看来,虽然原油进口权已经放开,但并没有说明是谁提供进口原油。"如果中石油和中石化这样的巨头不提供这种服务怎么办?"

对于能否完全实现750万吨的目标,东明石化表示:“这还不清楚,但要看后期(实施)情况。”“放开使用权可能是放开进口权的第一步。”根据林的分析,从活跃市场的角度来看,给予合格的民营炼油厂一些进口权并不是不合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3月30日,卡塔尔两大石油巨头卡塔尔投资局;开发区和哈马德宾苏海姆企业向外界宣布,他们已与东明石化签署初步协议,以50亿美元收购中国企业49%的股份。对此,隆中石化网分析师张萌认为,如果东明石化能够获准进口原油,他们的首选可能是卡塔尔,毕竟他们有合作关系。
标题:进口原油使用权首次向地炼开放:东明石化每年可用750万吨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89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