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0字,读完约3分钟
经过近七年的商业运作,中国发展银行(以下简称CDB)已经回归政策性银行的位置。
4月12日,中国政府网站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准三大政策性银行的改革计划:中国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中,2008年开始商业化转型的CDB,已被国务院明确要求坚持发展金融机构的立场。

许多分析师向《新京报》表示,与2008年商业银行改革相比,发展型金融机构的定位是向政策性银行定位的回归。这也意味着CDB将再次享受政策性银行政策。同时,CDB深化改革可以更好地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金融服务。

CDB被定位为“发展金融机构”
4月12日,国务院要求CDB坚持其发展金融机构的地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贷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发展金融运行模式,积极发挥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国务院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是,CDB首次被定义为从一般政策性银行转型而来的发展型金融机构。与2008年的商业化改革相比,这是CDB向政策性银行的回归。

郭田勇认为,CDB重新定位是在国家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做出的。未来,新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将需要CDB等政策性银行投入更多资金;同时,在外部,“一带一路”等人也需要CDB的财政支持。

据业内人士称,政策性银行的定位是为国家的薄弱环节服务。CDB为基础设施提供发展资金,而发展融资的投资周期较长,风险高于一般政策性银行。CDB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确定为发展金融机构,将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CDB是国务院批准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是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发展最快、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等关键领域的建设。

CDB在七年内“改变”了两次
与商业银行不同,政策性银行不吸收存款,主要依靠国家信贷发行债券融资,然后发放贷款。
2005年,五大国有银行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政策性银行改革被提上日程。其中,持续了三年股权分置改革的CDB,在2008年率先获准改革。当时,它确立了全面改造和商业化的原则,并接受了中央汇金公司的注资。

在“转型”为商业银行后,CDB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金融债券,而不是像五大国有银行建立工农外交关系那样通过吸收存款来筹集资金。
前CDB董事长陈元在2009年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DB成为商业银行后,它仍然优先考虑政策而非利益。
自去年以来,有很多关于CDB重返政策性银行的传言。同年,CDB还获准成立住宅金融部门,业内人士将其解读为“回归政策性银行”的一个注脚。这一次,它被批准定位为发展金融机构,这也是一种倒退。

4月12日,丝路基金董事总经理王建业向媒体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关注政策性银行,不断改革和调整业务,将更好地发挥其在稳定增长、调整结构、支持外贸发展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作用。
标题:国开行七年两度“变身” 重回政策性银行定位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0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