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2字,读完约3分钟
高小英
在《时代周刊》最后一期(330号)b02版中,由《时代周刊》特约记者向南署名的文章《中央企业“限薪令”多米诺骨牌:当前国有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流动》,引起了多方的热烈讨论。本文描述了中国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国有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近期变化,并得出结论:国有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纷纷离职,前往股份制银行或民营银行担任要职,这是中央企业“限薪令”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结果。

笔者认为,项南的文章存在许多盲点和误区,尤其是将“薪酬限制”理解为国有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辞职的主要原因,这与事实不符。
首先,所谓“限薪令”是指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工资限额的对象是中央企业的中央管理负责人,主要包括董事长、党委书记(党委书记)、总经理(总裁、总裁等)。),监事(监事会主席)和其他副职负责人。国有银行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工资不包括在这个“工资限额令”中。

至于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和昆山分行行长的离职,显然不是“国有银行高管离职潮”的有效案例。也许我们在当地工作的朋友认为这些职位是“高端”职位。然而,对于像中国银行这样的大银行来说,相关的头寸已经很基本了。分行行长和低层经理的“恐慌”是一种幻觉。在金融改革背景下,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网络金融等新兴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崛起,以及较高的薪酬和相关待遇,是国有银行管理者离职的重要原因。

其次,五大银行的八名高管离职,大部分是年龄和工作调动造成的,不一定与薪酬限制有关。就中国银行而言,3月6日,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岳毅辞职,现为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行长;前中银香港总裁和广北因年龄原因退休。3月26日,中国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原董事詹因工作期满辞职。4月2日,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朱淑敏因工作调动辞职。就中国建设银行而言,1月5日,中国建设银行原副行长胡·因年龄原因退休;3月10日,原建行副行长朱洪波辞职,不是因为“限薪令”,而是调任光大集团党委副书记。

第三,即使没有“限薪令”的出台和实施,国有银行员工离职也是银行间人才竞争的必然结果。
最后,中央企业的“工资限额令”不仅针对国有银行,还包括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目前,除金融业外,国有企业的高管还没有经历过辞职潮。
过去,国有银行的员工流动率很低。今天,在金融市场化和自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各类机构都想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需要通过从国有银行挖更多的人才来实现。对于金融业的人才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好处。

(作者是吉林大学法学硕士,曾任前瞻网主编)
标题:高小莹:国有银行高管“离职”真相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1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