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09字,读完约9分钟

2015年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施法治的第一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部署,银监会提出了今后银行业法制建设的思路和方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经营提出了更加具体和严格的要求。今天,新疆银监局局长王军寿做客《理论周刊》,结合多年的银行业工作经验和监管工作经验,谈一谈中国银行业的法制金融建设路径。王军寿认为,银行业法治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银行业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按照依法治国要求 推进银行业法治建设

法制金融建设是中国银行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请你谈谈中国银行业依法发展金融建设的意义。

王军寿:法制金融建设是中国银行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法律的护航。目前,我国银行业机构部分员工合规意识淡薄,滋生了许多违法违规行为,银行案件频发。幸运的是,监管当局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确保了中国银行业的稳定运行。回顾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法制建设的进程,基本上每10年就有一个图腾。需要客观评价的是,虽然银行业的相关法规越来越多,监管越来越严格,但银行业的违法案件并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遏制,近年来银行业的案件非常令人震惊。一般来说,这些案件至少表现出80%的三个特点,即80%发生在基层,80%发生在存贷款业务,80%涉及内外勾结。这些都表明,在银行业领域,不守法、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和问题普遍存在,造成的后果和风险也很大。因此,要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法律金融的理念,通过法律金融的建设来治理金融生态。

按照依法治国要求 推进银行业法治建设

法治金融建设需要深远、良好、良好

记者:您认为银行业的法制金融建设应该达到什么总体目标?

王军寿:法治下的金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法治建设的深远和良好。通过法制金融建设至少可以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强化法治意识。韩非子说:“私传者乱,传法者治。小智者管理,大智者管理,智者管理。”法治是最高的治理状态。我们的金融从业人员,包括银行监管人员和银行机构人员,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各级分行行长到分行行长和基层员工,都必须树立法治理念,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完善法治。我害怕我的心,但我遵守我的言行。只有害怕法律,我们才能在行动中坚守法律红线,不触及它,从而“做点什么”;第三,培养法治意识。通过银行业机构的“食疗”自律和监管部门的“外科”监管和问责,可以加大案件治理力度,汲取痛苦经验,净化新疆银行业的法律环境,高度树立法律思维、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实现“内外并举”。

按照依法治国要求 推进银行业法治建设

记者:请具体谈一谈银行业机构如何在法治下进行金融建设。

王军寿:以新疆银监局为例,2015年,我们将以金融法治建设年为工作主线,各项工作将围绕这一主线贯穿全年,有序开展,继续推进,积极培育法治环境,逐步实现“不敢违、不想违、不想违”三级治理效果。第一层是我们的银行机构和人员不敢违反法规和法律。通过加强执法,法律将真正被震惊,每个人都将“敬畏”。第二层是,我们的银行机构和人员不得违反规章制度。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和加强系统的顶层设计,形成系统的前台、中层和后台风险控制机制,使违法行为无法实施和通过,让每个人都能记住“法律有约束”。在最高层面上,通过法治文化的培育,我国银行业机构和人员不愿意违反法律法规,形成真正的“法治意识”,从而重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社会形象,重塑银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信念。

按照依法治国要求 推进银行业法治建设

在具体工作安排方面,首先是大力推进遵纪守法建设。以“两个强化、两个遏制”的国家专项检查为重点,以“以重典治乱世”的精神和作风,追踪风险事件和风险线索。千万不要让危险信号和隐患滋生、蔓延,甚至“变成癌症”。我们必须抓住一些典型。着力夯实银行业机构法律合规建设基础。二是积极推进合规文化建设。要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通过设立法治金融讲堂、开展法律巡回讲座、组织岗位培训、合规管理知识竞赛、案例讲解等方式,积极推进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法律学习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提高法治素养,提高学习效果,塑造银行合规文化。三是构建内外联动的多管齐下的治理体系。建立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法律合规工作交流平台,定期报告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治建设和合规运行情况,及时传递监管要求;建立自治区司法厅与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联系平台,加强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债权的落实,打击金融债权规避行为,维护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搭建社会金融风险防范平台,加强对银行证券、银行保险、影子银行和各类民间融资中介机构的监管,加强监控和预警,防止非法集资等社会金融风险向银行业蔓延,维护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社会声誉。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主动向消费者和客户传递法治理念,为银行业形成良好的法治生态环境。

按照依法治国要求 推进银行业法治建设

基层支行和一线员工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法制金融建设的重中之重

记者:请结合您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工作经验,谈谈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制建设重点是什么?

王君寿:古人云:“郡而治郡,天下皆安。”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基层分支机构和网点数量庞大,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提升基层分支机构和网点的法治意识是我们建设法治金融的重中之重。Xi总书记强调尊重法律,并要求我们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从近年来频发的银行案件和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来看,主要原因是一些银行一线员工无视法律法规,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习惯代制度、以信任代管理等现象。结合我在银行机构的个人工作经验,针对基层合规文化建设,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按照依法治国要求 推进银行业法治建设

首先,商业哲学应该记住“三个三”。第一是坚持“合规的三要素”,即合规创造价值,合规是生产力,合规是效益。虽然合规带来的好处并不直接体现在存款和贷款的金额上,但间接的好处不可低估,没有错就是优点!第二是要记住“三个公式”,即:100-1=0,1+1>2,60+40=100。100-1=0,也就是说,一个风险,一个案例,一切都归零。认识到风险与案件的关系,最终的风险是案件,案件的温床是风险,案件风险应该是“零容忍”;1+1>2,也就是说,你不能做所有的生意,你必须坚持四眼原则,双重检查和交叉检查;60+40=100,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风险防控、案例管理、“三防一保”得60分,业务拓展得40分。三是遵守管理的“三原则”,即海恩定律、蝴蝶效应和墨菲定律。他们的共同想法是,小问题包含大风险,数千英里的堤坝被蚁巢摧毁。对银行机构来说,一旦发现经营管理上的不良迹象,就应该立即从根本上加以遏制,拔掉钉子,堵塞漏洞,否则麻烦无穷。对于非法经营,我们不能有鸵鸟心态,也不能有运气。

按照依法治国要求 推进银行业法治建设

第二,经营管理要遵循“三个三”。第一是业务操作的“三铁”、铁账、铁算(关键)板、铁规,这些都是银行操作的硬性要求。二是信贷业务运作的“三查”,包括贷前调查、贷中检查和贷后检查。许多机构的贷后检查流于形式,导致挪用贷款和抢银行信贷。三是风险防控的“三道防线”。各银行机构要切实建立自己的风险防线,向扁鹊三兄弟学习,注意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严格处理。

按照依法治国要求 推进银行业法治建设

第三,员工行为管理突出“三个三”。一是防范员工行为的“三大风险”,即账户经理的寻租行为、柜员的操作行为和网点负责人的飞行行为,坚决杜绝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充当基金经纪人、经营企业、在工商企业兼职等违法行为。二是监督员工账户的“三分”:即个人和单位资金的分离;个人和客户资金分离;客户和客户资金分离。要加强对我行员工账户异常交易的监控,如有客户资金交易、账户交易频繁或转账金额较大等异常情况,要深入了解交易背景。三是员工管理要做到“三个必须”,坚持一线员工和网点重要岗位“定期休假、定期轮换、避亲”,严格按照监管要求休假轮换。

按照依法治国要求 推进银行业法治建设

此外,对于分行经理来说,当面临无限的考核、无数的困难和巨大的压力时,他们必须记住四个方面并重。一是业务发展与合规理念并重,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第二,正规工作和非正规工作并重。坚持定期学习、定期检查和监控,开展不定期的数据库检查。第三,八小时内关注员工,八小时外同等关注员工。对于消费异常、朋友复杂、不良习惯的员工,应采取面试、沟通、轮岗等适当措施防止其发生。第四,德治与法治并重。法律是有形的道德,而道德是无形的法律。老子的“无为而治”和“依法治教”是最高境界。一部完整的法律不可能穷尽社会发展的所有方面,法律的递减效应也是一个客观规律。所谓“拿走它,得到它;拿着,拿着。”。因此,道德的作用非常重要。既要坚持依法经营,又要坚持以德服人,以员工喜欢的方式帮助员工缓解压力,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按照依法治国要求 推进银行业法治建设

在银监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努力争取其他金融监管部门、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配合,以清理根源,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保持正规金融的发展,为银行业拯救蓝天,营造一个清洁健康的金融法制环境。

按照依法治国要求 推进银行业法治建设

(图片文章)

标题:按照依法治国要求 推进银行业法治建设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528.html